桦树皮制作工艺
制作工艺:
(一)剥取
每年的农历五六月份,桦树皮水分最大,干枝与外皮之间因含有大量水分而形成一定的空隙,树皮柔软湿润,易剥落,是剥取桦树皮的最好季节。剥取的工具和程序都很简单,早期使用薄石片作为工具,后来改用金属制的猎刀。首先选择树干笔直、树面光滑平整、无结疤的树,然后在树干的上下左右各划一刀,划出一个方形或长方形,树皮自然裂开,即可顺势用手将其揭下来。或者在树干上下各划一圈,中间竖向划一刀,即可将整张桦树皮剥落下来。
(二)处理
对于剥落下来的桦树皮要进行精心细致的加工处理。桦树皮刚刚被剥落时,质地柔软,可以直接用来制作物品。如果是保存起来留待以后使用,首先要将树皮表面的硬皮削去,放在平坦处,用物体压住,使之变得平整挺直。制作物品时,将桦树皮翻转过来,用较为光滑的里面作为物品的表面。其次,放置一段时间后,水分被蒸发,树皮变得干脆,制作前,要进行柔软处理。一种方法就是蒸煮,将树皮打成捆(以防止蒸煮时变形),放入盛满清水的锅中,用重物压住树皮,确保树皮完全浸入水中,蒸煮时间约为12小时,水温要保持在100℃左右。将煮好的皮子放在架子,上晾干,留待使用。另一种方法是火烤,使其变软。还有一种比较简单的处理方法,就是将树皮放在水中浸泡,待变软后使用。
(三)制作
不同桦树皮制品的制作方法是不同的,但树皮的裁剪与拼接等工序是相同的。根据制作物品的形状,对桦树皮进行裁剪,然后进行拼接。裁剪需要娴熟的功夫和丰富的经验。裁剪前,要对制作的物品有基本的估量,这样裁剪下的料才能适合尺寸,而不浪费材料。裁剪时,先用剪刀,再用刻刀或刀裁下毛边。裁下来的料有时候还需要进行修整,以使料子表面光滑平整。
拼接主要采用三种方法。一是缝合法。即将桦树皮器不同部位缝合在一起。最初使用骨针、骨锥,后来使用钢针、钢锥。缝合使用的线是用马尾与线麻混合搓成的线,其坚韧不易腐烂。二是折叠法。制作碗、盆等小型器物时,将一张方形桦树皮的四角剪开,四边分别向上折起,对接口用马尾线缝合。这种方法也可归到缝合法中。三是咬合法。在需要对接的桦树皮边沿剪出或刻出榫头和榫眼,两块树皮对接,榫头和榫眼咬合在一起。对于接头和缝隙,以前用松树油或兽油涂塞,后来使用沥青粘缝,然后都要用火烘烤,使之软化,完全堵住缝隙,防止渗水和腐烂断裂。至于各类桦皮器的具体制作方式,上文对个别主要桦皮器的制作方法略有提及,此处不再赘述。
桦树皮器的装饰手法主要有压划、剔刻、压印和点刺等,并以压划装饰手法居多。压划装饰手法就是用以兽骨或铁做成的尖状工具在桦树皮器表面进行压制刻划,并在划槽内涂抹各种颜色。剔刻是按照事先绘好的线稿,将多余部分剔除,留下图案部分。压印和点刺技法与其他民族相同。在色彩运用上,多用红、绿、蓝、黑、白等颜色,少量以油敷彩,具有自己独特的色彩审美意识。